English

迎接跨世纪科普事业的春天

1999-12-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金振蓉 我有话说

在1999年的大事记里,2000年—2005年科学普及工作纲要的出台,理所当然要被列入其中。它是即将迈进又一个千年的前夕,党中央为迎接新世纪的世界竞争而发出的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动员令,必将对我国跨世纪科普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科普事业正面临最好的发展时机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1996年,我国召开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科普大会,党中央对我国跨世纪的科普事业作出了战略部署,我国的科普事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4年来,我国的科普事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出版日益繁荣,一批科技书籍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些出版社因科技书籍而脱颖而出,近几年出版的科普读物从数量上已经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几十年的总和,全国建设了一批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技馆的建设也在向现代化迈进,国家科技馆已完成了二期工程建设,各个省、市也相继建成了一批科技场馆,农村的各种科技组织正活跃在田间地头。

科学普及工作是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关键一环,为此,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在各种重要的科技会议上,江总书记都对科学普及工作发表过重要指示,同时,从管理上,将科普工作纳入到政府管理工作的范畴,科普工作形成了层层有人抓、全社会都重视的氛围。

科普事业任重道远

人类即将进入新的世纪,在这个科技日益发达、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的世界上,科学与愚昧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弘扬科学精神都是人类的共同主题。

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揭批“法轮功”的斗争,留给人们深刻的记忆,不论我们今天看来,李洪志的歪理邪说多么荒唐可笑,但他却欺骗了一些人,这其中并非都是些目不识丁的人,还有少数还是术有专攻的科技工作者,“法轮功”事件留给人们的思索是意味深长的,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并不是仅仅针对文化素质较低的人群,提高国民科技素质,增强国民的科技意识,提倡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来看待事物,这其中无法分谁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这是全社会每一个成员都面临的课题,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各级政府管理干部和广大的自然与社会科技工作者。

在这个千年里,特别是近百年里,人类在科技领域的成就是辉煌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已成为现实,与此同时,人类的精神世界却并不总是与科学的发达同步跟进,相反,科学的进程却给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惑和不安,国际上仍然有“科学将毁灭人类”的论点,这正是这一思潮的反映,所幸,就人类的总体来说,科学精神总是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日益深入人心。

因此,我们今天的科普工作正在面临人类的“世纪困惑”这样的难题,更何况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在一些不发达的农村,各种封建迷信活动还有着相当大的市场,那些巫医神汉还在毒害着那些善良却愚昧的人们,因此,我们取缔了“法轮功”,但还没有完全铲除产生各种邪教的思想土壤,对于科普工作来说,其工作的艰巨性并不在于普及一点科学知识,而在于怎样将科学精神播撒到人们的心田,从而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科普事业的繁荣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如今社会上的各种建设“工程”很多,比较起来,科普事业应该是一项最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社会每一个成员,而且内容浩繁巨大。

面对如此巨大的工程,凡事找准切入点,往往事倍功半。说到科普,人们往往会想起一个名字,这就是高士其。现在的中年人,几乎没有不知道高士其的,在他们的青少年时代,高士其的科普作品伴随着他们成长。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位科普作家像高士其那样,以他的作品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人。

科普事业如今面临着许多困难,与全社会感受到的科普事业轰轰烈烈的气氛似乎不太协调。科普界经费不足、创作队伍青黄不接的呼声从未中断,虽然,科普书越出越多,可大人们和孩子们还是为找不到好书读而苦恼,眼见着那些曾被炒得热热闹闹的科普书,像北方市场上的大白菜一样论堆卖的时候,那种科普事业的表面繁荣和背后的冷清,有识之士是看得很清楚的。

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代表们就发展我国的科普创作提出了许多建议,他们关于科普创作也要进行结构调整的思路,不仅适用于科普创作,也适用于科普事业的发展。

科普创作是科普事业的重要方面,看看如今孩子们的书架,不乏精装、套装、系列科普书,但有几本能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呢?在那些写给成年人读的科普读物中,我们常见到的是极尽高深之能事,常常是读得一头雾水。在我们的科普作家中,像高士其那样,既有扎实的科学根基,又有深厚文学功底的科普作家,如今已很少见到。

有人说,如今是跨世纪了,科普创作也要适应新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就是拿高士其的某些作品给今天的孩子们读,也未必能有当年孩子们的兴趣,但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这便是踏实认真的创作心态。浮躁如今已成社会通病,这一点在科普创作中也多有显现。在科普创作队伍中,总是有一种被贬为“小儿科”的委屈,于是创作中,有的人“急功近利”,有的“顾此及彼”,难见全身心投入其中者,于是,科普书虽然数量很多,但好书却不多,精品更少。

呼唤高士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声,孩子们需要好的科普作品,全社会需要好的科普作品。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行动起来了,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到科普事业中来。江苏科技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等,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优秀科普读物,一批脚踏实地的出版人的努力工作获得了社会的称赞。在这一年里,一套《院士科普书系》即将出版的消息尤为令人兴奋,院士们从他们尖端的科研工作中走出来,用他们的笔为科普园地耕耘,它表明,我国社会的科技精华力量已开始进入这一长期被视为“小儿科”的领地,仅他们的名字,都会对全社会重视科普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我国的各级管理部门,各级群众组织,以及社会上的热心人士也为科普事业付出了大量心血,组织了各种科普活动。据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如今在各地,各种“科技节”“科技集市”“科技宣传日”“科技宣传周”等,办得声势很大,很多活动已办得颇有影响,对推动各地科普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只要社会各方面人士都行动起来共同努力,我们的科普事业一定会迎来繁荣的局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